印度地鼠

Nesokia indica   Gray et Hardwicke
   

  10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形较粗大,体长175—215毫米,尾长115—148毫米,约为体长的2/3。尾毛稀疏,尾环鳞明显裸露。头短而圆钝,眼小,视力退化,耳也小,耳长仅17—18毫米。足宽大,后足长37—41毫米,足垫发达,爪强而有力,善挖掘。体背毛较长,棕黄色或沙黄色,毛基暗灰色。臀部生有长约25毫米的稀疏长毛。腹毛污白色或略染土黄色调。头骨短阔而坚实,适于地下挖掘生活。眶上脊发达,向后延伸至枕部。颧弓明显向外扩张。门齿孔陕小,其长度仅为上齿隙的1/3。听泡小而扁平。门齿特别长而宽大,臼齿列甚短,上臼齿咀嚼而没有齿突结构,形成横向的椭圆形珐琅质齿环。

生物学

营半地下生活,,挖洞能力很强,群栖,栖居地面有较多鼠洞和洞道土堆成的小土丘,多数。洞口用泥土封堵,仅留少数敞开洞口。在地下有与地表大致平行的洞道相连。主要在地下挖食植物根和地下茎,夏季也到地面直接取食植物的绿色部分。晨昏活动最活跃。每年繁殖2次,每胎多产8—5仔。

生境信息

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地带中比较湿润地段,典型生境为芦苇地、沙地、田园
绿洲等。

国内分布

新疆塔里木盆地、吐鲁番盆地

经济意义

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,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害鼠之一。常有大片芦苇、幼树和苜蓿等植物根被咬而枯死。